“參加南極科學考察隊層層選拔時,早就設想過將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,當真正踏上南極后,盡管遇見困難和危險,我也堅定信心,攻克難關,別人做不了的,讓我來做!”韋蘇彬說。
韋蘇彬是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,一名共產黨員,也是柳工挖掘機事業部的一名技能專家,他曾2次被派遣參加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任務,擔任中國南極長城站越冬隊、度夏隊機械師和中國南極秦嶺站建設項目機械師,負責所有機械設備的維護維修和運行,為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圓滿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2020年5月,韋蘇彬經過層層選拔,成為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機械師。“祖國如有需要,吾應作前鋒。”韋蘇彬在踏上南極征途前,與家人這樣說到。
2021年在南極長城站越冬時,韋蘇彬發現,站區碼頭附近到處都是暗礁,每年船舶卸運物資時,船艇經常打到螺旋槳,因此他向站長提出用挖掘機清理碼頭周邊礁石的方案,但會面臨挖掘機拋錨、報廢等無法估量的風險。
為了安全操作挖掘機,減少損失,韋蘇彬對挖掘機進行充分的全面檢查、保養維護和測試性能指標,同時持續關注記錄海岸線潮汐情況,在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,最終順利操作挖掘機將碼頭周邊的礁石全部清理,并把礁石鋪設在海岸線做護堤,避免海浪拍打引發路面塌陷。
在南極的500多天里,韋蘇彬先后協助科考隊員完成多學科綜合考察任務,參與中山站、長城站補給卸貨,在長城站駐守,負責車輛機械管理使用,處理各類車輛機械故障,參與完成多項工程建設。
韋蘇彬充分發揚“工匠精神”,出色完成任務,他被極地中心評為“優秀中共黨員”“優秀科考隊員”。無論是極端環境下的緊急維修,還是持續優化設備性能,韋蘇彬始終挺膺擔當在第一線,是考察隊員眼中的“能工巧匠”。
無論是入伍參軍,還是投身挖掘機研究,韋蘇彬都以創先爭優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。他獲得的榮譽將近30項,在柳工的十幾年里,他埋頭苦干,潛心研究,爭當技術尖兵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韋蘇彬先后獲得全國“操作技術能手”、全國鐵道部“尼紅獎章”、“柳工工匠”等多項榮譽。
為什么能再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?韋蘇彬的回答是“不斷學習,超越自我”。入選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后,韋蘇彬跟隨隊伍前往南極恩克斯堡島,參與南極秦嶺站建設。
韋蘇彬表示,南極恩克斯堡島自然環境惡劣,在這樣的環境中,完成行走、站立等普通動作尚且有很大難度,還要面臨極晝、狂風、大雪、強紫外輻射等一系列考驗。
2024年1月,在中國南極秦嶺站一段上坡路上,韋蘇彬在排除機械故障時,突遇12級暴風雪撲面而來,面罩很快就失去作用,他果斷摘下面罩,頂著狂風忍著面部疼痛繼續搶修。不到兩分鐘,故障排除,設備及時投入建站任務中。在南極考察站,像這樣的緊急搶修時有發生,韋蘇彬無一例外全部成功處置。
從南極科考歸來后,他也沒有落下“傳幫帶”的任務。為了培養青年技術人才,他親自授課,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,毫無保留地為青年技工傳授技藝,培養出數十名技能能手。他還帶領班組編寫完善裝配安全操作規程70份,對裝配、工程師開展電氣、液壓和動力的培訓,持續為公司培養了多名該領域技能人才。
青春不悔是軍旅,永遠不變是軍魂,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,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。有責任有擔當,青春才會閃光!“小崗位”連著“大使命”,無論是在部隊,還是回到地方,無論在什么崗位,從事何種工作,只要能做到干一行、愛一行、專一行、精一行,把愛崗敬業的精神寫在人生奮斗的旗幟上,平凡的崗位一樣能創造輝煌。